top of page

採中草藥精髓防腦退化於未然


眼睜睜看著敬愛的姨媽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性情大變,原本精神矍鑠的七旬長者漸漸變得思緒紊亂,身為神經科學家的葉翠芬博士深知此乃不治之症,說時亦難掩沮喪 。


她說:「姨媽退休前是中學老師,頭腦敏銳,我小時候常常得她指導功課。可惜她現在記憶力退化,有時說起話來語無倫次、毫無條理。」


葉翠芬博士矢志尋找腦退化治療之法,在世界知名的神經生物學家兼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晨興生命科學教授葉玉如教授指導下,於1993年起聯同科大生命科學部的傅潔瑜研究助理教授進行相關研究。這個鐵三角不久已開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向來由西方醫藥主導的範疇中另闢蹊徑。


她說:「傳統中醫藥傳承了數千年知識與臨床經驗。科大珍藏大量中醫藥和腦神經科學文獻,葉玉如教授建議我們在研究時不妨加以善用。」事實上,於二千多年前成書的中國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已有記述「健忘」之症,其徵狀與阿茲海默症極為相似。


團隊選取了五十至一百種早已證明有「補腦活血」之效的中草藥接受測試,當中有些更屬於古方成份;然而,過程絕非一帆風順,為了尋找最具藥效的複方,她們不斷進行篩選和實驗,當中的挫折實是一言難盡。


葉博士解釋:「只有在生物檢定中證實具有相關藥效的活性提取物,才會選用入藥。我們的研究涵蓋一百種中草藥,可以組合成無數的配方,意味著我們必須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才得出最有效提升記憶和學習能力的配方。」


在團隊選取的中草藥裡,包含了巴戟天、甘草、川芎、紅景天這些較為人熟悉的成份,全都已證實有助增強突觸功能。


突觸是神經元之間負責傳遞信息的細小接頭,有如電線將電力輸送到電器。當突觸退化,信息不能傳遞,便會導致腦部活動減弱,出現記憶受損或學習能力下降等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狀。葉博士說:「這些徵狀或會潛伏長達二十年,預防勝於治療,及早增強腦力,一定比事後補救為佳。」


葉博士笑說,這項研究是父親給她的「功課」;本身為西醫的葉老先生,從前一向不用中醫藥。


「爸爸真的每天都在催促我,產品何時面世﹗自從他十多年前聽了葉教授的講座,對我們的研究過程和科學理據瞭如指掌,便一直『跟進』我們的進度。眼見身邊不少醫生朋友相繼患上阿茲海默症,更驅使爸爸積極找尋預防方法。」


2018年,團隊成立生物科技初創企業康至科研,全力將長達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有科學實證的保健食品,成員包括兩位不參與營運的科學顧問。


康至科研不僅在2018/19至2019/20年度獲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的種子基金資助,也是科大創業計劃的初創企業成員,在多方面獲大學提供實務支援,如聯繫投資者及提供辦公地點。


除了從事產品研發,葉玉如教授的實驗室最近亦為阿茲海默症的華裔患者建立了生物樣本及數據庫。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一向以歐洲病人為主,建立華裔患者資料庫令研究對象更趨多元化,對深入瞭解此病及促進創新發明大有裨益。2020年12月,葉教授更加入了達沃斯阿茲海默症協作聯盟(DAC) 轄下的領袖小組,參與有關的創新研究,並致力提升公眾對此症的認識。


想了解康至研究研發的營養補充食品,可瀏覽其網站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